温馨提示:故事共4022字,阅读时长约16分钟。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梁卜到红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引起村民的莫大好奇,一是他的名字与众不同,二是他经常说自己是老子爱好者,三是他经常钻死亡谷。
“老子爱好者?”年过半百的村支书头一次听到这个词,心想肯定又是啥子网络用语教人半懂不懂的。老子是粗话我,老子爱好者就是爱自己,那不是自恋么?这可是一种心理障碍,他的一个亲戚就得了这种病而去看心理医生。
为了支部的形象,支书觉得有必要给年轻人敲一下警钟,就诚恳说:“梁书记,我快退休了也没在村民面前充过老子,你才20多岁就经常把老子挂在嘴边,要注意影响啊,共产党员永远是人民的勤务员,连邓小平同志也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梁卜听后笑了起来:“支书您误解了,我说的老子不是粗话,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聃,后人都尊称他为老子。”
支书似有所悟:“是这样啊,我文化少真的不晓得。古人就是怪,又不姓老咋个叫老子嘛,孔老二姓孔才叫孔子。”
“孔子比老子小20岁,曾问道于老子,是老子的学生。”
“你说你是老子爱好者,爱好他啥子?”
“他的思想啊,习总书记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还记得吧?”
“记得,电视里经常播,说治国就跟炒菜一样,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这句话就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思想之一就是无为而治,主张‘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认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在乡村振兴中也要这样做。”
▲和美乡村
“老子的思想还能用于乡村振兴?”支书惊讶了。
“支书,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可您一点儿都不了解,我建议您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说着从挎包里掏出一本《白话老子》交给对方。支书接过翻了翻:“我哪看得懂古书哇?”
“译成了浅显白话文,看得懂。”
“好,为了乡村振兴,我一定要把它看完。”支书见扉页上写着梁卜的名字,又问,“你咋个叫梁卜,特别喜欢吃萝卜吗?可你又不属兔。”
梁卜笑道:“我这卜不是萝卜而是占卜的意思,我母亲姓卜。卜姓起源于老子生活那个时期的卜筮官,所以我血液里流淌着占卜的基因。”
“那你给咱村占卜一下,啥时才能从全镇倒数第一变成顺数第一。”
“为时不远,在我任期内。”
“那我们以啥来奋起直追?”
“变劣势为优势。犹如行军,来一个向后转,倒数第一不就变成顺数第一了吗?”
支书想了想,全村的劣势应该就是那条死亡谷。这条峡谷在村西,三面环山,就像一条偌大的死胡同。谷内有小河流出,河两边土地平坦,适合耕种。原先住着一个自然村,可村民们都莫名其妙地得一种怪病:先是双眼失明,后是毛发脱落,末了因全身衰竭而死,甚至连牲畜和野兽也不能幸免。
相传同治三年数万太平天国溃兵被优势清军堵进山谷砍杀,哀声震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无人掩埋,冤死者就变成厉鬼在谷内游荡,后来便报复到此开荒种地的农民。进入民国出现唯物论者,认为峡谷不通风,湿热,长期尸臭变成了瘴气,人呼吸之后就会得病。
不管哪种解释,死亡谷都令人生畏。
为阻止瘴气涌出峡谷害人,村民每年秋燥时节都要在谷口放火,大火在谷内熊熊燃烧,也不会蔓延到别处。过火后的山谷一片黑色草木灰,越发显得阴森凄凉。
烧过几次之后,有大胆者进去搭棚养鸡。为方便生活,还种菜吃。可还没等鸡出栏,人鸡同时病倒。大伙此后更加自觉远离死亡谷。为防止外人误进,还在谷口崖壁刷上石灰警示语。
正是那警告引起梁卜的注意,当即就要进谷去看看。陪同他走访全村脱贫户的支书介绍了死亡谷的情况,非但不能吓住他,还笑说咱是党员不信神鬼,独自进去,天黑才回来。
此后,他一有空就进谷转悠,这事很快全村皆知。
“梁书记,咱村最大的劣势莫过于死亡谷,不少投资商因名头不吉利或怕染上瘴气都不敢来,咋样才能变成优势?”支书问。
梁卜侃侃而谈:“乡村振兴不是大力倡导文旅结合吗,咱们把死亡谷开辟成网红打卡地,吸引广大游客进来玩耍,然后把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发展起来,让大伙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死亡谷大家避之都唯恐不及,还会来旅游?”
“丰都鬼城不是游人如织吗?”
“那不一样,鬼城是传说不会死人,可死亡谷是要死人的呀。”
“放心,总不会今天进谷玩了今天就死掉吧,我进了多次还不是好好的?先把游客吸引过来再说。”
“死亡谷年年放火烧,光秃秃的有啥看头?”
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支书认为梁卜是个夸夸其谈的理想主义者,凡事都想得过于简单顺利。他叫文书去支应梁卜,他本人则进城打工去了。走时把《白话老子》带上,他被老子的思想深深吸引住了。
打工期间,支书时不时通过电话或微信了解村里的情况。
“梁书记说,要把游客吸引过来,必须把死亡谷变成花的海洋。”文书语音报告。
支书一愣:种花?死亡谷面积上万亩,就算你用挖掘机挖树坑,可种树浇水管护要多少人力物力!树木栽下两三年才开花,驻村工作队三年一换,恐怕你轮换回去树木还没开花哩!
秋后,邻居四爷因病住进县医院,支书前去探望。四爷年逾九旬,除了老眼昏花,听力和腿脚都不错,所以晴天喜欢在村里转悠。那天他从死亡谷口经过,突然听到谷里传来嗡嗡的鬼怪声,接着就劈头盖脑下鬼雨。啥叫鬼雨?就是淋人不湿的雨……
“还有这种事?会不会是您的错觉?”支书问。
四爷生气道:“我可没痴呆!那鬼雨淋到头上身上手上麻酥酥的像鬼在搔痒,可就是不湿,我想是不是阎王派牛头马面来收我了,就吓病了……”
支书权当这位长辈在胡言乱语,安慰几句,走了。
冬月支书回家,隐隐看到死亡谷那边披上了浅浅的绿装,略感意外,以前死亡谷过火后一般要等到第二年早春才长出草芽。
支书顾不上忌讳,进谷细看,原来那绿色植物是紫云英,一种绿肥。令他惊讶的是,这么大面积,紫云英幼苗却种得十分均匀。峡谷覆上这层嫩绿后,好看多了。
“怎么样,死亡谷得改名了吧?”有问话从背后传来。支书不用看就知是梁卜。
支书站起来说:“名字我想好了,既然满峡谷都是紫云英,就叫紫云谷吧。”
“英雄所见略同。建议您在冬月多准备些香肠腊肉,明年春天这漫山遍谷的紫云英一开花,游客就会蜂拥而来。到那时,您就顺其自然率先开农家乐吧!紫云英花期长达五个月,一定会让村民们受益的。”
“上万亩紫云英的确很壮观。播种花了不少时间吧?”
“只用了七天。”见支书惊讶,梁卜笑道,“我联系了十台无人机飞播,一周时间搞定,而且种子播撒得很均匀。”
支书省悟过来:“敢情四爷说的鬼怪声就是无人机的飞行声,鬼雨就是有种子落到了他的身上?哈哈哈,有意思!梁书记,我们这样做要是其他村跟风咋办?毕竟紫云英种子到处都可以买到。他们一弄,我们这个创意便失去新意,成了大路货就没法吸引人了。”
“放心吧支书,万亩紫云英花海非我们莫属。”见对方不解,梁卜问道,“其他村有这么大面积的连片闲地吗?没有,它跟风只能小打小闹,正好衬托我们的宏阔大气!”
“这就是你说的化劣势为优势?太好了!”支书由衷赞叹。
“早春紫云英一开花,我们就打出广告:万亩紫色祥云欢迎您!保证会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到时再举办首届紫云英赏花节,不信紫云谷热闹不起来!”
果然如此。游客中既有没见过紫云英而感到好奇的年轻人,也有怀旧的中老年人,他们对这种绿肥情有独钟,饥饿年代曾掐其嫩尖儿当菜吃。近年随着化肥的推行,绿肥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无数紫红色的花儿在风中摇曳。昔日的死亡谷就像盖上了一床厚厚的花毯。人们在花毯中尽情嬉戏,享受春光,放松身心,到了饭点就去农家乐用餐,到民宿休息。
花期五个月里,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真的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梁卜承诺:“以后每年都飞播万亩紫云英,年年都举办紫云英赏花节!”
大伙热烈鼓掌。可支书却在寻思:老百姓倒是增加收入了,但村级集体经济没啥变化呀;这个上不去,想在全镇名列第一,不可能。
7月,紫云英花谢结荚果,游客才少下来。不久梁卜租来收割机把紫云英植株割下来,比较陡峭的地方就请村民收割。每亩可收紫云英鲜草15000斤,晒干也有5000斤。一万亩就是5000万斤。
支书查百度知道紫云英既能做饲草又可入药,即使每斤干草卖五毛钱,村里也有2500万元的收入!支书瞪大了眼睛,方知梁卜没有说大话。
更令支书惊讶的是,商家驱车到峡谷来收购时竟给每斤两元的高价!村集体一下子进项一亿元!
红石村一下子成了全镇的排头兵。
镇上要支书去谈经验,而将《白话老子》读得滚瓜烂熟的支书却大谈老子:“老子认为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劣势才有优势。表面上看,正反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觉得……”
一些文化不高的别村干部听会不认真,以为红石村支书有了成绩就在他们面前充老子,心里很不服气地想:“你不过是交了狗屎运暂时发了财,牛啥呢?紫云英又不是高科技,你能种俺也能种,还会种得比你好!”
果然,其他村子见发展紫云英没风险收益高,纷纷效仿,有人甚至把稻田腾出来种植。可他们种的紫云英东一块西一块的像百衲衣,面积也有限,难以吸引游客的目光。紫云英花谢结荚后他们也收割晒干,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可商家却不收他们的!
“一样的紫云英,凭啥只收死亡谷的?”他们忿忿然。
商家道:“谁说一样?你们的紫云英啥都没有,可死亡谷的紫云英却富含硒——石字旁加一个西方的西,是微量元素,人体需要极少,超标了就会死亡。死亡谷是座硒矿,在那儿生长的植物都含有过多的硒,人畜吃了就会生病死亡。”
“那你把他们种的紫云英收购入药或做饲草不是毒害病人或牲畜吗?”
“本公司收购紫云英是为了焙烧,之后从灰烬中提炼硒,所以给他们高价。”
支书问:“既然硒矿上的植物都含有硒,那为啥非得种紫云英?”
商家答:“因为紫云英吸收硒的水平大大超过其他植物。”
原来是这样!支书醍醐灌顶同时又有被骗的感觉,就去兴师问罪,却见梁卜正在指挥村民将一捆捆紫云英干草装车。
“你小子,捂得这么紧,我直到现在才知道真相!”支书说。
梁卜一愣,明白对方的意思后说:“这也是老子思想啊,不言之教,如此一来,厉鬼说瘴气说都不攻自破了。”
“你咋个晓得这里是座硒矿?”
“你忘了我来自什么单位?”
——地质勘探大队。
(作者:梁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