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故事大王”吴文昶老先生过世已经7周年了,回想着与他相聚的日子,犹如昨日历历在目。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那慈祥和善的笑容影响着我为人与处世,也激励着我在故事的领域里不断地探索。
我是因为丰国需老师才认识吴文昶爷爷的。二十五年前,初中仅念了一年的我为谋生计,四处漂泊打工,有时找不到活干,就回老家干农活。直到我二十岁时的9月,因实在找不到活儿,农活又比较闲,没事我到乡文化站借书。恰巧,县文化馆搞故事创作培训,每个乡镇都要派人参加,乡文化站实在找不出人选,见我闲人一个,便让我去应付应付。因为白吃了县文化馆的一顿饭,我觉得不好意思,回家后抓耳挠腮了好几天,总算憋出了一个千把字的小故事,寄给了他们。后来,文化馆又将这则小故事交到了丰国需老师的手上。也难为了丰老师,这则10个字有4个是错别字的故事经丰老师修改后,面目全非地刊登在了内部刊物《钱塘故事报》上。也就是那则故事,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此后我每天晚上都伏案瞎写,并寄给丰老师修改。那时节,丰老师刚拜吴文昶爷爷为师,深研故事创作技巧,他俩每月都要聚会,丰老师告诉了我聚会时间,我便每次都赶去聆听。
对于我的造访,吴爷爷显得很高兴,特地在自己的故事集上写了“故事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不为名利,只为兴趣”这句话送给了我。这句话亦成了我的人生座右铭,这些年来我写故事讲故事,从来没计较过个人的得失。
吴爷爷知道我书念得少,写作功底差,他让我不要急于动笔,有故事框架的时候,先讲给别人听,讲多了,故事也就成熟了,这样动笔把握也就大了。在我后来的故事创作当中,我都采用了先讲的方式,作品也发表了不少。
吴爷爷讲故事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平时讲话亦风趣可人。比如我讲一个人冬天撒尿时,会感到下身很冷,吴爷爷就笑着纠正说:“那不叫冷,那叫凉飕飕凉飕飕。”再比如他将小偷偷东西说成是“拿”东西等等。这些故事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被吴爷爷讲得活灵活现,令人捧腹而又回味无穷。
我认识吴爷爷时,他已年逾七旬,虽年事已高,却童心未泯。我叫他一声爷爷,他会很高心地重重应一声“哎!”,然后就盯着我露出笑脸儿。有一次我和他还有丰老师一起在塘栖开故事会,吃饭要坐车到另一个地方。吴爷爷不知怎么回事,在轿车门前不知所措地站着,见我走近时,这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大喊一声:“好孙子,快给爷爷开门。”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在那儿,吴爷爷赶紧重复一遍:“帮爷爷开一下车门,爷爷打不开轿车的门。”这一下,将我和驾驶员逗得差点笑喷了气。
别看吴爷爷讲话风趣童心未泯,其实,他对我个人的生活十分关心。当他得知我靠打工维持生计时,在丰老师家他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孩子,人活着是要吃饭的,就是打工,也得打出个样子来,讲故事写故事暂时还不能养活你,可千万别因为讲故事而耽误了吃饭的工作呀!”后来我到天荒坪电厂工作,因为是话务员,打电话特别方便。好几次抽空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他,他接电话,听到我的声音就说:“是小革吗?现在工作还好吧?”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总是会高兴地补一句:“温饱问题解决了,就抽空写写故事,可别荒废了。”我自不敢淡忘他老人家的教诲,在天荒坪电厂的7年时间里,写了近二十万字的作品发表于各报纸杂志。
在余杭,受到吴爷爷指点的故事作家有很多,每次开会,总有人提到他的好,吴爷爷的影子亦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眼下,与吴爷爷的合影已经发黄,他送给我的书亦已经让我翻得花了边,但他的身影依然是那么的清晰。我相信,天堂的故事讲坛上,依然响着吴爷爷那幽默风趣的声音。
文章原题目:吴爷爷你在天堂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