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红色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22 00:31:47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98

故事梗概:红军飞夺泸定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长征故事,讲述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红军红四团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泸定桥上,冒着敌人的弹雨,攀着铁索,穿过火障,英勇顽强的歼灭守桥之敌,继而占领泸定城的战斗。泸定桥也因这场战斗而成为了“中国红色第一桥”。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918字,阅读时长约4分钟。

中国红色第一桥——泸定桥
▲中国红色第一桥——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毛主席词《七律·长征》中“大渡桥上铁索寒”,讲的就是这场战斗。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红军飞夺泸定桥画作
▲红军飞夺泸定桥画作

5月28日晨,红四团冒着大雨,29小时徒步强行军240华里(全程约320华里,多为山路),多次击溃敌警戒部队拦截,于29日晨6时占领泸定桥西。午后1时,红四团发起攻击。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组织全团火力掩护,第2连连长廖大珠率刘金山、刘梓华等21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的弹雨,攀着13根铁索,向对岸冲击。敌人慑于红军的英雄气概,阵脚大乱,施放火障,点燃桥头堡,妄想用火海战术阻住红军,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迅速歼灭守桥之敌。后红四团与守敌展开激烈的巷战,战斗整整2小时,终于歼敌大半,占领泸定城。突击队22名勇士仅伤亡3人。与此同时,红1师和陈赓、宋任穷率领的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四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甘孜泸定红军像
▲甘孜泸定红军像

红四团的番号是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第4团,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战功显赫的部队。其前身为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曾参加过彪炳史册的南昌起义、湘南暴动。1934年10月16日,红四团作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前卫团率先涉过于都河。这一天成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个纪念日。在长征过程中,红四团曾多次担任全军的先头部队,在湘江战役中首先突破湘江并占领重要渡口觉山铺,全力阻击蜂拥而来的国民党湘军何健部,为中央红军最终突破湘江封锁线做出重要贡献。在腊子口战役中,红四团再次作为先遣部队,胜利突破腊子口天险,为中央红军开辟前进道路。到达陕北后,红四团参加山城堡等战役。“西安事变”后,红四团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1营,参加平型关战役,后随115师主力转战山东。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飞夺泸定桥的故事.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feiduoludingqiao.html
相关内容
  • 半条被子的故事 红军半条被子的故事教育意义

    半条被子的故事 红军半条被子的故事教育意义

    红军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村,故事内容讲述的是长征时期三位红军女战士在贫苦农民徐解秀、朱兰芳家里宿营,发现这个家庭竟然连一床棉被都没有,于是把自己携带的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农民家庭。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红军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 八角楼的灯光 八角楼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八角楼的灯光 八角楼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八角楼的灯光红色经典故事讲述了红军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上居住办公,忘记条件的艰苦和寒冷,总结经验教训,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八角楼上的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 十一碗中国红

    十一碗中国红

    六堡茶也叫中国红。十一碗中国红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昆仑关战役故事,一位广西阿姆把自己的儿子许大叶及逃兵排长朱庆山等十人送上了抗日战场,十一人先后在前线英勇牺牲,为国捐躯。老娜把黑色的六堡茶煮得又红又浓,倒满十一只茶碗,然后逐一端起来将茶洒向地面,敬自己的儿子大叶和他的一群战友兄弟一人一碗中国红。

  • 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故事

    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故事

    习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是6个方面的杰出楷模,其中就包括“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本文通过周总理长征中批评党小组长、一条旧枕巾、周恩来的十条家规等三个小故事启示广大党员同志,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接受监督,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要拒腐蚀、永不沾,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

  • 周恩来总理的自我改造观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来总理的自我改造观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来是党和人民的光辉榜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总理的名言,出自《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加强道德修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学习,不断自知自省,反复改造,不断革命革新。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坚持学习到底、改造到老,保持自身较高的免疫力,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政治任务。在自我改造的途径和方法上,周恩来认为首要的是读书学习。

  •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真理的味道故事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真理的味道故事

    真理的味道故事内容讲述的是1920年春,陈望道在老家柴屋翻译《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吃粽子时误将墨水当作红糖水喝了,于是留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看到陈列柜中《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生动的讲述了真理的味道这个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余村考察时第一次明确作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从浙江发源的“两山”理论,最终孕育成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并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也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

  • 赵尚志的故事 “虽九死犹未悔”的赵尚志

    赵尚志的故事 “虽九死犹未悔”的赵尚志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代表人物之一,是抗日民族英雄。他在创建抗日武装中功勋卓著,面对日本侵略军顽强战斗,面对组织的误解忍辱负重,在敌人监狱里宁死不屈,直到血洒疆场。赵尚志将军的躯体被日寇扔进松花江,头颅被敌人割下,建国后在长春般若寺被发现,后安葬于辽宁朝阳。民族英烈魂归家乡,受到人们永久的敬仰。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4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