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红色故事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真理的味道故事

发布时间:2023-07-07 16:24:49    来源:故事大全    阅读次数:394

故事梗概:真理的味道故事内容讲述的是1920年春,陈望道在老家柴屋翻译《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吃粽子时误将墨水当作红糖水喝了,于是留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看到陈列柜中《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生动的讲述了真理的味道这个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1726字,阅读时长约7分钟。

故事原委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看到陈列柜中《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讲了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习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述真理的味道故事
▲习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述真理的味道故事

故事延展

1920年春,陈望道在老家柴屋翻译《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吃粽子时误将墨水当作红糖水喝了,留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主人公陈望道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主人公陈望道

陈望道废寝忘食

陈望道,浙江义乌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接触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现状,必须进行社会革命。五四运动后回国,积极投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

1919年底至1920年春,陈望道在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简陋柴屋里,利用一盏煤油灯、一块铺板、两条长凳,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忘记寒冷,克服困难,夜以继日,尽心尽力。为了尽可能科学、准确、严谨地将《共产党宣言》译为中文,他首先根据日文版翻译,同时利用英文版和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相互对照。他克服条件的艰苦和翻译中的困难,“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才彻底把全文译了出来”。

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陈望道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常常“不知东方之既白”。母亲心疼儿子,有一天将粽子和红糖水放到他旁边,让他饿了垫补一下肚子。没想到陈望道吃粽子时,竟将墨水误作红糖水喝了。当母亲在外面喊道: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还说:吃了吃了,甜极了。于是,陈望道给历史留下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场景木雕作品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场景木雕作品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翻译出版

1920年4月,陈望道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终于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遂由陈独秀、李汉俊亲自校阅,8月间《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正式出版。首印版千余册刚一上市立即销售一空。9月应读者要求重版。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决定重印《共产党宣言》。截至1926年5月,此书已印行17版。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对《共产党宣言》的渴望和欢迎。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产生巨大影响。毛泽东1936年在陕北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鲁迅称赞陈望道说:“现在大家都在议论什么‘过激主义’来了,但就没有人切切实实地把这个‘主义’真正介绍到国内来,其实这倒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望道在杭州大闹了一阵之后,这次埋头苦干,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2018年5月,复旦大学将老校长陈望道故居改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一批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开展宣讲活动。2020年七一前夕,党员志愿服务队30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做《共产党宣言》忠实传人的信心和决心。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

复旦大学陈望道塑像
▲复旦大学陈望道塑像

真理的味道故事启示和感悟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个故事,妙趣横生,寓意深刻,给习近平总书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曾多次讲起。中国知识分子素有专注好学的精神。中国古代曾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美谈。陈望道身居陋室,一盏煤油灯、一块铺板、两条长凳,埋头翻译《共产党宣言》,误将墨水当糖水,还说“非常甜”。陈望道的忘我情形,也是知识分子专注好学精神的体现,而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古人不可比拟的追求真理的执着、热爱真理的情怀、传播真理的担当,甚至品出了真理的味道!在他身上,真实体现了真理的力量,体现了共产主义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有了这种信仰和精神境界,就一定可以唤起民众,攻坚克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红色电影《望道》
▲红色电影《望道》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真理的味道故事.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zhenlideweidao.html
相关内容
  • 八角楼的灯光 八角楼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八角楼的灯光 八角楼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八角楼的灯光红色经典故事讲述了红军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上居住办公,忘记条件的艰苦和寒冷,总结经验教训,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八角楼上的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纸老虎的故事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纸老虎的故事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一般认为是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进步女记者斯特朗谈话时最先使用“纸老虎”一词。“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4卷。

  • 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故事

    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故事

    习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是6个方面的杰出楷模,其中就包括“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本文通过周总理长征中批评党小组长、一条旧枕巾、周恩来的十条家规等三个小故事启示广大党员同志,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接受监督,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要拒腐蚀、永不沾,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

  • 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的红色故事 一张蓝图干到底出处

    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的红色故事 一张蓝图干到底出处

    要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习总书记多次用右玉精神故事告诉我们,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把一张好的蓝图像接力赛那样一棒接着一棒地干下去。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3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storystyle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