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民间故事

后坞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4-10-30 17:27:38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1357

故事梗概:后坞村座落在山凹之中,老底子没公路,从芝岭翻山到太平,后坞属于第一个村落,这第一个村落怎么会叫“后坞”呢?这里还有个传说呢,和建文帝朱允炆落难有关,并延伸出“泥鳅得道也算龙”的传说故事。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1257字,阅读时长约5分钟。

后坞村座落在山凹之中,老底子没公路,从芝岭翻山到太平,后坞属于第一个村落,这第一个村落怎么会叫“后坞”呢?这里还有个传说呢。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据说,建文帝朱允炆落难后改名高文逃到麒麟山隐居,后坞属于麒麟山的后山坞。那一日,他到芝岭采药,突然发现岭下来了一队官兵,仔细一看,魂都吓出,带头的,竟然是叔父燕王的手下万寮,这家伙是个校蔚,官不大,但心狠手辣,在“靖难之役”中杀了不少人,这次,十有八九是奉了燕王的命令来抓捕自己的。

朱允炆连滚带爬地往山下逃,慌乱之中,见面前有一条小溪,上有一座摇摇欲坠的小石板桥,幸亏桥边有老大一根树根沿桥身伸向对岸,才支撑着那座小石桥不倒塌,要在平时,朱允炆是万万不敢往这桥上走的,可今天是逃命呀,他什么都不顾了,撩起长衫,眼睛一闭就往桥上冲。说也奇怪,他的脚一蹋去,那摇摇欲坠的小石桥竟变得又宽又牢。朱允炆逃过桥后,见边上有几座茅草屋,便胡乱钻进了一座躲了起来。

再说那个万寮,他在岭顶时就看到有个人连滚带爬地往下跑,背影极像朱允炆,他大喜过望,指挥官兵前去捉拿。

可是,官兵一直追到太平的官道上,依然没有发现人的影子,估计是朱允炆在半道上藏起来了,可那么多人沿途找过来,好像没遗留下什么死角呀?万寮让手下去抓个老百姓来问问。不一会,一个魏颤颤的老人被带到了万寮的面前。

老人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莫名其妙地被几个如狼似虎的官兵抓了,早吓得瑟瑟发抖了。万寮问他,从芝岭到这官道,沿途有没有比较隐蔽的地方?老人战战兢兢回答“身后山坞,隐有一村。”

万寮听后,当即指挥官兵返回搜寻,很快就发现了村落的影子,万寮觉得奇怪,当时下山时这村落明明就在路下,那么多人竟然没有发现,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古怪呢?

就在万寮犯嘀咕的时候,前面二个踏上小石桥的兵丁竟然“扑通”掉下了溪里,当时恰巧汛期,溪水汌急,一会儿功夫,二个兵丁便没影了。

其他兵丁一看腿软了,畏缩着不敢上前了,万寮火了,他自持有些武功,根本没将这条小溪放在眼里,他手一挥让兵丁退下,自己向前猛冲几步,然后腿一用力,打算跳过小溪。

按理,万寮跃过小溪一点问题也没有,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条小溪竟然呼啦一下宽了不少,万寮双脚落空,也“扑通”掉进了溪里,他眼急手快,及时抓住岸上的藤蔓,等待兵丁来救他,可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些兵丁早就恨透了万寮的残暴,竟然拔刀砍断了藤蔓,万寮一下就被汹涌的溪水吞没了。

万寮一死,兵丁们知道回去死路一条,干脆,投奔了朱允炆,朱允炆见这个村落位于自己的住所的后山坞,旁人很难发现,就让这些兵丁在村落里隐居了下来,有事的时候,就派人来这后山坞里叫一声,时间久了,大家干脆将这里称为“后坞”了。

那条小溪和小石板桥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泥鳅精被山龟钉在那里后,竟然大彻大悟、潜心修行,它见朱允炆有难,就用身子撑开了溪道,救了朱允炆一命。几百年后的一天,那条横跨二岸的树根突然一夜之间不见了,有人说是泥鳅精修成了正果到运河里去当龙王了,当地也就流传下了这样一句话“泥鳅得道也算龙”。意思是不管以前犯了什么错,只要改正错误,做出一番事业,照样是英雄!

高李建口述

(作者:徐永革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后坞的由来.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houwudeyoulai.html
相关内容
  • 双口井

    双口井

    瓶窑南山红莲寺前有一口与众不同的古井,它的奇特之处是有两个井口。一口古井为什么有两个井口呢?这里面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老底子南山有个张老爷,四十岁喜得一对双胞胎儿子。张老爷从小教育这两个孩子要谦让和睦,并积极杜绝争端的源头,改变了两个孩子的运。当地人经常说“命是老天注定的,运靠自己争取的。”

  • “孝公村”与“笑孔村”

    “孝公村”与“笑孔村”

    钱塘独角龙救的那个和尚,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虽说独角龙连续误伤二命,但他孝感动了天,加之他的名字有个孝字,又是孝国公。所以,村民们干脆将村名改成了孝公村。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因孝公村这个名字和传说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几个有文化的人一商量,便改成了“笑孔村”。

  • 界岭

    界岭

    余杭县与德清县进行地界确定、设埋界石时,在界岭发生了两位县长借酒打赌的趣事。从此白鹤山岭北边一大片地都归余杭所有。这片山地毛竹茂盛,又粗又长,长在岭北坡下,砍下倒拖上来很吃力,因此只得顺坡而下,拖到上柏去卖掉,然后买得商品回家。这样一来,奇鹤村的先辈们便习惯到上柏买商品逛街。

  • 径山铜钟

    径山铜钟

    径山寺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有“江南五大禅院之首”的名誉。径山人常常说:“径山穷,径山穷,还有三万六千斤铜。”这句话说的就是径山铜钟。谈起径山寺里的这口铜钟,还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哩。

  • 李王堂 李王堂的名字由来

    李王堂 李王堂的名字由来

    瓶窑南山隐于镇南,村内隐蔽,两边竹木掩荫,村里有个地方叫李王堂,据村里的老年人讲,这个地名与闯王李自成的手下有关。李忠听闻闯王被杀,知道大势已去,再拉队伍已毫无意义。他想起白胡子老人梦中对他说的话,“刀枪入库,百姓方能安居乐业”,遂抛下了招兵买马的念头,带着大家在南山居住了下来,并在村里建了一个祠堂供奉闯王和李岩的牌位,这个祠堂就叫“李王堂”。

  • 白娘子撑的那把伞

    白娘子撑的那把伞

    白蛇传中家住杭州城的许仙拿的“余杭纸伞”是从那里来的? 其实,许仙的娘舅家就在如今瓶窑塘埠村许家头,那天他到娘舅家做客,回家时,天阴沉沉的,娘舅怕他本途被雨淋湿,就将家中的那把伞塞到了许仙的手里,后来这把伞辗转借给了白娘子。

  • 鸬鸟的传说

    鸬鸟的传说

    天目山麓平天荡,怪石林立,古树葳蕤,山下有一小镇名叫“鸬鸟”,几千年来,此镇虽几易其名,但最终还是以“鸬鸟”命名。关于鸬鸟镇这个名字,还有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为了纪念大战巨莽、为民除害的鸬鹚,钱庄召集乡亲们在家门口修了一座平王庙,庙门口塑了一只威风凛凛地单腿鸬鹚,乡亲们还将这个地方改成“鸬鸟”。

  • 乾隆皇帝改坛石寺

    乾隆皇帝改坛石寺

    杭州瓶窑镇的坛石寺原名灵石寺,后叫坛柘寺,始建于后晋天福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主持请乾隆皇帝为寺庙重写寺名。为避讳和北京的“坛柘寺”重名,乾隆把“坛柘寺”改成了“坛石寺”。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4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