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的故事 守株待兔的道理

发布时间:2023-08-02 23:26:28    来源:故事大全    阅读次数:244

故事梗概: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于韩非子五蠹,原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宋国的一个懒汉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田间遇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饱餐了一顿,愚蠢的奢望在树桩旁再次不劳而获。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把偶然的机会当作必然,与其指望概率微乎其微的意外事件发生,还不如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858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守株待兔的图片
▲守株待兔的图片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坐等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此起彼伏,受惊的动物没命地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桩上。

当天,这个农民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他守着那个神奇的树桩,等着奇迹再次出现。

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插画
▲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插画

守株待兔小古文/守株待兔的文言文及翻译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宋国有个种地的农夫,他的田地中有一根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农夫从此放下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守株待兔故事书籍封面
▲守株待兔故事书籍封面

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释

守株待兔,意思是守在树桩子旁边等待收获兔子。守株待兔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守株待兔的“株”是树桩的意思。守株待兔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另有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守株待兔的故事道理和启示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只死兔子,于是就什么都不做等待奇迹的再次发生,这样的人是愚蠢的。因为他错将一种偶然当成了必然,而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

在守株待兔的故事,农民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注定了他悲惨的生活。能被称之为意外的事件自然是少有发生,与其指望概率微乎其微的意外事件发生,还不如脚踏实地,珍惜时间,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守株待兔的故事 守株待兔的道理.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shouzhudaitu.html
相关内容
  • 屠龙之技的故事 屠龙之技的寓意和道理

    屠龙之技的故事 屠龙之技的寓意和道理

    屠龙之技的故事出自《庄子》,故事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朱泙漫向支离益苦学三年杀龙的本事,然而却不知道龙是什么样子,身在何处。屠龙之技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一门技巧,是为了生活中能用到,如果一点用处都没有,即便学得再好也没有任何价值。

  •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也叫“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琴仙伯牙和善于欣赏的钟子期是知音之交,钟子期亡故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于是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高山流水含义是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知音是难得的,因此要珍惜与我们的朋友之间的友谊。

  • 薛谭学歌寓言故事 薛谭学讴的故事

    薛谭学歌寓言故事 薛谭学讴的故事

    薛谭学歌也叫“薛谭学讴”,故事主要内容讲的是薛谭拜秦国著名的歌唱家秦青为师,刚学到一些唱歌本领便要求提前毕业。在送别时,薛谭被老师高超的演唱技巧折服,遂请求继续跟师学习。薛谭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了有名的歌唱家。薛谭学唱歌的寓言故事启示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千万不可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虚心学习,追求多学多问。

  • 买椟还珠的故事 买椟还珠的寓意和道理

    买椟还珠的故事 买椟还珠的寓意和道理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讲述了一则寓言,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真正有价值的珍珠退还了。买椟还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情要分清主次,不要像故事中的郑国人一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事来。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3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storystyle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