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廉政故事

杨震拒金 杨震拒礼 杨震拒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6-12 02:31:27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880

故事梗概:杨震拒金故事,也叫“杨震拒礼”“杨震拒贿”“杨震四知拒金”,《后汉书》《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杨震拒金的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官吏杨震拒绝贿赂的事迹,赞扬了杨震视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的高尚品质。至今仍旧不失为一篇为官当权者进行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2024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杨震拒金漫画图片
▲杨震拒金漫画图片

杨震拒金的故事

杨震是东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忠臣。他为官清廉,因为不畏权贵,得罪了不少人。直到50岁那年,他才被升为太守。从那以后,有很多人都希望能结交到他,通过他获得朝廷的提拔。

有一天晚上,杨震的学生王密前来看望他。杨震一听是他,就立刻叫人把他安排到了书房相见。王密先是向杨震汇报了自己做县令的一些情况,以及自己做官以后受到的启发。最后,王密见屋里没有外人,立刻把自己身上携带的10斤黄金拿了出来,打算送给杨震,作为学生对老师的报答。

杨震十分生气地说:“作为老师,我十分理解你的行为,但是作为我的得意弟子,你为什么不能体谅我的处境呢!”王密回答说:“我知道老师一直都是清正廉洁的好官,但是现在是半夜,又没有外人,谁又能知道这件事呢?您根本不用害怕。”

杨震对王密说:“一个人的名誉不是靠别人监督的,而是靠自己去维护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送我金子这件事,就已经有四方知道了,我又怎么能不畏惧呢?”

王密奇怪地问是哪四方。杨震说:“苍天知道、大地知道、你知道、我也知道,怎么会是谁也不知道呢?”王密听到杨震的这番话,明白老师绝对不会做有损名誉的事情,羞愧地带着黄金离开了。

后来,杨震对他的朋友说:“我虽然没有太多的钱财,但是把好的名声留给子孙,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杨震画像
▲东汉名臣、“关西夫子”、“四知先生”杨震画像

杨震拒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南朝·范晔《后汉书·杨震列传》杨震已五十余,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杨震拒贿文言文翻译】杨震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金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赠送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杨震拒礼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杨震拒贿文言文翻译】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四知堂
▲四知堂

杨震拒金告诉我们什么启示

1、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惟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惟有诚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唯有廉洁之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唯有廉洁之人才能常保安宁。

2、君子慎独。“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在人间窃窃私语,在天上听来就像是打雷一样响。在暗室中做了亏心的事情,在神仙看来就像是闪电一样显眼。“君子慎独”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身修养方法之一,意思是即便是在独处的时候,内心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要去做不好的事,不要让坏的念头显露出来。一旦做了坏事,动了坏念头,内心不再纯洁,马上就会反映在表面上,根本藏不住。所以,无论何时,都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杨震拒金 杨震拒礼 杨震拒贿的故事.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yangzhenjujin.html
相关内容
  • 忠贞谏俭的魏征 魏征与李世民的故事

    忠贞谏俭的魏征 魏征与李世民的故事

    魏征以性格刚直、廉洁节俭、敢于犯颜直谏著称,生前曾向唐太宗李世民提过二百多次意见,他的意见多被唐太宗所重视并采纳。魏征的奏章甚至被唐太宗放在案头用以时时自警。本文讲述了魏征阻止唐太宗泰山封禅,劝谏皇上节俭治国、放弃在洛阳西建造宫殿以及魏征妻子斐氏克勤克俭等多个有关魏征的历史故事。

  • 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故事

    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故事

    习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是6个方面的杰出楷模,其中就包括“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本文通过周总理长征中批评党小组长、一条旧枕巾、周恩来的十条家规等三个小故事启示广大党员同志,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接受监督,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要拒腐蚀、永不沾,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

  • 茶盒里有钱

    茶盒里有钱

    眼下正是“六堡茶”新茶上市的时节,六堡茶喝了能降三高、对胃好,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成福惦记着父亲的茶快喝完了,走进茶叶市场买了一盒六堡茶。无独有偶,春江菜场卖肉的朱大因为抽签选摊位的事情走“后门”,给冯成福家里送了一盒六堡茶,还有两条黄金烟。两件事凑到一块发生了什么误会,上演了怎样的廉洁家风故事呢?

  • 海创园的故事

    海创园的故事

    为了鼓励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政府拿出了近千亩的土地,耗资十亿,建设海创园。杭州海创园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区统计局、审计局、纪委联合对海创园的工程进行审计,无一例违规,纪委还对管委会的领导进行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满意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

  • 铁面无私的包拯 包拯铁面无私廉洁故事 包公故事

    铁面无私的包拯 包拯铁面无私廉洁故事 包公故事

    铁面无私的包拯主要内容讲述了包拯任天长县知县时巧破断牛舌案,在端州知府任上廉洁自持、不私占一块端砚,入京任谏官时三次上书进谏皇上不要任用平庸的外戚,冒着得罪权贵的风险告发贪官王逵等四个故事。包拯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因为他清廉、正直,中国老百姓都尊称他“包公”或“包青天”。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事 清官于成龙的廉洁故事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事 清官于成龙的廉洁故事

    天下第一廉吏一般是指清官于成龙,本文通过多个于成龙的廉洁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刻苦、深受百姓爱戴的风范,分别是于成龙出入官场当罗城县知县艰苦办公、调往福建当按察使路上带便宜的萝卜充当水和菜、到任后揪槐树叶当茶叶、给探望自己的儿子只带半只咸鸭作为礼物、死后私产只有书籍和寥寥数件生活用品。年近七十的于成龙死于两江总督任上,康熙皇帝不胜惋惜,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赐谥号“清端”。

  • 乾隆御笔“莲池” 鸭兰村莲池文化公园的来历

    乾隆御笔“莲池” 鸭兰村莲池文化公园的来历

    相传,乾隆第二次巡游江南,龙船沿大运河路过崇贤,看到岸边一村庄鸭声起伏,莲花优雅开放,一静一动,很是江南水墨之雅趣,就赐名鸭莲村,后被老百姓读成了鸭兰村。乾隆皇帝还在此地御笔题写“莲池”以命名,警示浙江官吏牢记廉耻,为江山社稷谋利,为一方百姓造福。2008年,鸭兰村建造了莲池文化公园,用以普及廉政文化教育,方便老百姓健身。

  • 别出心裁的雅拒

    别出心裁的雅拒

    中秋节放假,建设处处长李磊到老同学家喝茶,没想到这位老同学做起了政商间的掮客,送给他一幅名家书画作品和一张王总的名片。面对王总的厚礼“雅贿”,李磊和在文联工作的妻子通过“雅拒”把这幅名家真迹《齐白石虾图》完壁归赵。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4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