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故事共1700字,阅读时长约7分钟。
▲瓶窑
瓶窑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仲学辂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医术精湛,曾为慈禧太后治好过病,成了医药界的一位奇才,被人们称为“神医”。
仲学辂,字卯庭,瓶窑仲家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举人,授宁波教谕。他生平博览群书,尤精医,善用古方,稀用峻药,药到病除。时俞曲园疾病委身,恨俗医下药反而增人病情,发愤作《废医论》,卧床以待天命。后经仲学辂医治,病始愈。
那一年春,慈禧太后患了一种怪病,只要外面出太阳,她便精神抖擞,可一旦到了阴天或雨天,整个人便萎靡不振,连下床的力气都没了,还经常伴有恶心呕吐的现象。那日,御医曹保麟被召给太后看病。这曹保麟其实是个庸医,他父亲倒是医术高明,曾治好过曾国藩的头痛病,两家也就成了至交好友。老先生去世后,曾国藩便保荐曹保麟当了御医。
曹保麟悬丝搭脉后仍一头雾水,又不敢贸然开药方,只好询问边上的李公公:“公公,老佛爷的病可有什么症状?”李公公扯着公鸭嗓子说:“老佛爷精神萎靡,伴有恶心呕吐。”曹保麟心里“咯噔”了下,天哪!这是明显怀孕的现象呀!这话要是说了,可是株连九族之罪呀!怎么办?曹保麟的脑子飞快地转了一百八十圈,走到太后的帐蔓前跪下磕头说:“老佛爷,奴才不才,不敢确认病情,特向佛爷推荐浙江仲学辂,此人乃杏林奇才,召他进京,定能药到病除。”
太后“哼”了身,吓得曹保麟浑身一哆嗦。正想磕头告饶,账幔里传出了老佛爷的声音:“召仲学辂进京。”
你道曹保麟真心举荐仲学辂呀!其实,他是想害仲学辂呢!
曹保麟和仲学辂其实并没见过面,究其原因,是因为俞曲园患病,找曹保麟治疗,没想到,被这庸医一治,病情越来越重。俞曲园当时认为是曹保麟用药不当,而曹保麟说俞曲园的病已入膏肓,根本无法治好。俞曲园一气之下写了《废医论》,然后躺在床上等死。这事传到了仲学辂的耳里,他找到俞曲园,仅用了三帖草药,便治好了俞曲园,病好后的俞曲园大骂曹保麟庸医害人。而这个曹保麟不但不反省自己的医术,反而迁怒到了仲学辂的身上,按他的逻辑,如果仲学辂没治好俞曲园,自己也不会被骂了。这次太后有孕了,不管仲学辂能不能治好,都将性命不保。
身为宁波教瑜的仲学辂并不知其中原因,他接到召书后即日起身,刚赶到京城就被接进了宫。里面萧杀的气氛让他忐忑不安,他被带到了一处帐幔前下跪施礼,待里面传出一声“平身”时,他才明白,自己是来给老佛爷治病的。仲学辂说了句:“谢老佛爷!”刚起身,李公公便将一条丝线交到他的手上。
仲学辂知道这是让他悬丝诊脉,他捏着丝线静默了下,再次下跪磕头说:“老佛爷,悬丝诊脉,外来因素较多,可否掀开帐幔,让下官把脉观舌确诊病情?”
“大胆!”边上的李公公一声呵斥。
“小李子,掀开帐幔!”里面传出了太后威严的声音。
“喳!”李公公恭身回答。遂掀起帐幔,里面露出了太后威严而憔悴的脸。
仲学辂不愧为一代名医,他经过把脉和观舌苔,认为太后是因为久坐引起了头部颈部血脉不畅,长此以往,可导致脑溢血。确诊后下药,太后不久即愈。清廷有意挽留他在京供职。而仲学辂全然不为京城繁华所动,不为宫廷优厚亨受所诱,婉言请辞。实现了他眷恋故里服务桑梓的崇高情怀和品德。清廷挽留不成,遂命他主持浙江医局,全治无虑数万人。仲学辂撰有《本草崇源集说》三卷,附录一卷,《伤寒论集注》等。此外,他还著有《钱邑苕溪险塘杂记》、《南北湖开浚记》等文。表现了他对家乡水利事业的高度关心。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与仲家是姑表亲。两家人频繁往来走动,互相切磋医术。太炎先生在民国九年八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仲氏世医记》。文章一开头就说“杭县仲佑长,余中表弟也”。仲佑长是仲学辂第二个儿子。我们从“世医”二字即可理解,佑长继父风,亦善医,尤精伤寒论,治病无犹豫。文章高度赞扬仲氏父子的精湛医技。仲学辂有三子:大儿子季生,二儿子佑长,三儿子祖根。佑长悬壶于杭州青春路,门口悬牌“国医仲佑长医室”,为章太炎先生所书。仲祖根著有《耕读草堂笔记》一书,书名亦由章太炎先生题签。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章仲两家的亲密关系非同一般。
仲学辂死后,开始归葬瓶窑大观山。后来由于此处搞开发建设,让仲家把坟墓迁移。先是迁到仲家自己的桑园地上,接着又将坟迁到窑山的西山头……
▲慈禧太后
(作者:徐永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