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寓言故事

涸辙之鱼的故事 涸辙之鲋的故事寓意和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9 14:04:19    来源:故事大全    阅读次数:540

故事梗概:涸辙之鲋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故事,也叫“涸辙之鱼”,讲述了一条干涸车辙里陷入困境的鲋鱼向路人求救和因家贫揭不开锅的庄周去找监河侯借粮碰壁的事情。涸辙之鲋寓意和讽刺了那些说大话、空话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伪善之人。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995字,阅读时长约4分钟。

涸辙之鲋的故事插图
▲涸辙之鲋的故事插图

涸辙之鱼的故事

庄周家境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的。到年底我将会收到封邑百姓交纳的租赋,那时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听了后非常气愤,说:“我昨天来的路上,听见路中间有呼救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干涸的车辙中有一尾鲫鱼在那里呼叫。我问它:‘鲫鱼呀!你在这里做什么呢?’它回答说:‘我在东海龙王手下做水官。您可有一升半斗的水来救活我吗?’我说:‘可以。我现在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大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愤怒地说:‘我失去了平素相依的水,就失去了活命之法。我不过想求得一升半斗水活命罢了,您却说出这样的话,以后直接到干鱼铺去找我吧!’”

涸辙之鱼的故事绘本
▲涸辙之鱼的故事绘本

涸辙之鲋原文及翻译

《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涸辙之鲋文言文翻译】庄周家境贫寒,所以就找监河的官去借粮。监河官说:“好,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生气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喊。我回头看,发现车辙里有条鲋鱼在那儿。我问它:‘鲋鱼!你是什么人?’鲋鱼回答说:‘我是海神的臣子,您能否用一点水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往南去拜访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的水救你,怎么样?’鲋鱼生气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我常处在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干鱼
▲干鱼

涸辙之鲋什么意思

涸辙之鲋,也称涸辙之鱼,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原义是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鯽鱼,指即将干渴而死的鱼,也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涸:水干枯竭。辙:车辙,车轮压的痕迹。鲋:鯽鱼。涸辙之鲋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庄子《庄子·外物》,另有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涸辙之鲋的寓意和启示/涸辙之鱼说明了什么道理

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以慷慨动听的大话掩盖自己一毛不拔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涸辙之鱼的故事 涸辙之鲋的故事寓意和启示.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hezhezhifu.html
相关内容
  • 不龟手药的故事 不龟手之药的寓意和道理

    不龟手药的故事 不龟手之药的寓意和道理

    不龟手药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宋国有个人有祖传秘方的不龟手之药——冻疮药,家里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为业,用这个药能防治皲手。有人以一百金买下这个秘方,拿着它去觐见吴王,并最终获得封地。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对象不同,其结果和收效也会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善于探究和发现它的价值所在。

  • 枕麋而毙的故事 悲挚兽的寓言故事道理

    枕麋而毙的故事 悲挚兽的寓言故事道理

    枕麋而毙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也叫“枕獐而毙”或“悲挚兽”,作者是唐代皮日休。故事讲述了老虎枕着捕获的麋鹿沾沾自喜,结果乐极生悲,被农夫一箭射死。悲挚兽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利令智昏、得意忘形、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图眼前名位,终遭杀身之祸。

  •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 千金买首的故事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  千金买首的故事

    千金买骨的故事也称作“千金市骨”“千金买首”“买骨求马”,千金买首中首是指千里马这种动物的头。故事讲述了以高价买马首,最终吸引了千里马的到来,出自《战国策》,是郭隗讲给燕昭王的,他通过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启发国君如何招纳贤才。千金买首寓意,办事情要讲究方法策略,最有力的宣传是实际行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不识车轭的故事

    不识车轭的故事

    韩非子不识车轭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古代郑县一个无知又蛮横的人因为辨认“轭”这种器具跟人争吵打架的事情。不识车轭告诉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仅不善于学习,而且蛮横不可一世的人。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3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storystyle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