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三人成虎的故事 三人成虎的道理

发布时间:2023-06-10 22:36:11    来源:故事大全    阅读次数:438

故事梗概:三人成虎的故事典故出自汉代刘向《战国策》,讲述了魏国大臣庞葱陪同质子去赵国后被谣言中伤,与魏王产生隔阂的事情。人们用它比喻一句谣言,或一件虚假事物,说的人一多,就能使人认假为真。三人成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在谣言面前,我们要有一定的判断力,不要轻易就相信了。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1204字,阅读时长约5分钟。

三人成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盟约规定魏王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当人质,因此,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同儿子前往。

庞葱深知魏王好听信谗言,担心自己一走,有人会在魏王面前制造对他不利的谣言,使自己失去魏王的信任,所以临行之前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不相信。老虎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来呢?”庞葱接着问:“如果有两个人对您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不相信?”魏王说:“如果那样的话,我就有些半信半疑了。”庞葱又问:“如果有三个人都对您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不相信?”魏王说:“如果大家都这么说,我只好相信了。”庞葱说:“您想,老虎不会跑到大街上来,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只是因为三个人都这么说,大街上有老虎便成为真的了。邯郸离我们的都城大梁,比王宫离大街远得多而且背后议论我的人可能还不止三个,他们所说的比讲街上有老虎的事还厉害。请大王考察清楚,不可轻信啊!”

魏王点头说:“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吧!”

庞葱陪同魏王的儿子到了邯郸。不久,果然有很多人对魏王说庞葱的坏话,魏王确实相信了。后来庞葱和魏王的儿子从赵国回来后,正如庞葱临走之前所预料的那样,魏王对他不再信任了,甚至不肯召见他。

三人成虎图画
▲三人成虎图画

三人成虎典故原文及翻译

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如果是两个人说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三人成虎图片简笔画
▲三人成虎图片简笔画

三人成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很多事情本来是假的,可说的人多了就变成真的了。在谣言面前,我们要有一定的判断力,不要轻易就相信了。

三人成虎什么意思

三人成虎,也叫“三人言成虎”,成语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成虎。”意思是街市上本没有虎,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了。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三人成虎的故事 三人成虎的道理.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sanrenchenghu.html
相关内容
  • 车水马龙的故事和寓意 车水马龙什么意思

    车水马龙的故事和寓意 车水马龙什么意思

    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车水马龙这则成语是从马太后诏书中的话简化而来的。车水马龙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明德马皇后知书识理、俭朴自奉,极力反对朝廷给自己娘家弟兄封爵的事迹。

  • 蚍蜉撼树的故事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蚍蜉撼树的故事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蚍蜉撼树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调张籍》,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当时,李白和杜甫去世才几十年,有些人对李杜的作品横加批评。韩愈不同意,专写了这首诗给他的朋友张籍,表明他的态度。“蚍蜉撼树”的成语故事告诉人们要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沧海一粟的故事 苏轼游黄州赤壁的故事

    沧海一粟的故事 苏轼游黄州赤壁的故事

    沧海一粟的故事讲述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与朋友们月夜泛舟畅游赤壁、怀古伤今的情景,记录在了《赤壁赋》中。被贬谪黄州是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期间,苏轼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赤壁赋》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

  • 多多益善的故事简短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人物典故

    多多益善的故事简短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人物典故

    多多益善是哪位人物的典故?多多益善的主人公是韩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来源于淮安民间传说故事。多多益善的意思是越多越好,是由汉高祖刘邦和淮阴侯韩信的关于“带兵”的对话延伸出来的故事典故。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3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storystyle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