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车水马龙的故事 车水马龙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5-11 11:51:12    来源:故事大全    阅读次数:60

故事梗概: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车水马龙这则成语是从马太后诏书中的话简化而来的。车水马龙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明德马皇后知书识理、俭朴自奉,极力反对朝廷给自己娘家弟兄封爵的事迹。

温馨提示:故事共1113字,阅读时长约4分钟。

车水马龙的意思解释

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出自汉代·班固等《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吾前过濯龙门,见外家问起居,车如流水马如龙,亦不谴怒,但绝其岁用,冀以嘿止欢耳。”

车水马龙故事图片
▲车水马龙故事图片

车水马龙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炟。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论朝廷的事。

汉章帝刘炟
▲汉章帝刘炟

明帝死后,刘炟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宫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早灾。一些大臣又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这路呢?”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濯龙园一隅
▲濯龙园一隅

车水马龙故事寓意

车水马龙这个典故表现了马太后因反对加封自己兄弟为侯,持身以礼,避免汉朝外戚干政,受到世人的尊敬。马皇后知书识理,生活简朴,率先垂范地提倡节俭,但并不能遏制外戚贵族奢侈腐化的行径,也表明外戚贵族走向奢侈腐化是封建社会的一大规律。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车水马龙的故事 车水马龙什么意思.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cheshuimalong.html
相关内容
  • 自食其力的寓言故事

    自食其力的寓言故事

    自食其力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古代一个齐国人在马厩里帮兽医做帮手的事情,当被人瞧不起时,他反驳道,“我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没什么丢人的。”自食其力的故事告诉我,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都是值得自豪的。

  •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出自《庄子》,讲的是一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子的故事。“朝三暮四”成语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多用于比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

  • 蚍蜉撼树的故事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蚍蜉撼树的故事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蚍蜉撼树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调张籍》,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当时,李白和杜甫去世才几十年,有些人对李杜的作品横加批评。韩愈不同意,专写了这首诗给他的朋友张籍,表明他的态度。“蚍蜉撼树”的成语故事告诉人们要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沧海一粟的故事 苏轼游黄州赤壁的故事

    沧海一粟的故事 苏轼游黄州赤壁的故事

    沧海一粟的故事讲述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与朋友们月夜泛舟畅游赤壁、怀古伤今的情景,记录在了《赤壁赋》中。被贬谪黄州是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期间,苏轼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赤壁赋》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3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storystyle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