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蚍蜉撼树的故事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5-09 11:37:31    来源:故事大全    阅读次数:136

故事梗概:蚍蜉撼树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调张籍》,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当时,李白和杜甫去世才几十年,有些人对李杜的作品横加批评。韩愈不同意,专写了这首诗给他的朋友张籍,表明他的态度。“蚍蜉撼树”的成语故事告诉人们要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温馨提示:故事共701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蚍蜉撼树的故事出处

蚍蜉撼树成语故事出自唐·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 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 乾坤摆雷硠。惟此两夫子, 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 故遣起且僵。”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蚍蜉:蚂蚁的一种,黑色,比普通蚂蚁稍大,多住在树根洞里。撼:摇动。蚍蜉撼树,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常用作“蚍蜉撼大树”“蚍蜉撼树——不自量力”“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
▲蚍蜉

蚍蜉撼树的故事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写得好,诗也写得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那时,李白和杜甫去世才几十年,有些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作品横加批评。韩愈不同意,专写了一首诗给他的朋友张籍,表明他的态度。

诗中有这么几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李白、杜甫的诗文存在于世,光彩照人不可泯灭;哪知道却会有那么一群无知而又愚蠢的人,竟然以种种借口对他们进行诽谤。这就像是小小的蚍蜉想动摇参天的大树,可笑太不自量力了。)”韩愈赞颂李白、杜甫的诗气势雄伟,明艳夺目,批评那些所谓的批评者,狂妄可笑,幼稚无知,认为他们企图贬低李白、杜甫,就好像蚂蚁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

韩愈把李杜的批评者比作蚍蜉,认为他们的对李杜的批评诋毁如同蚂蚁摇晃大树一样,丝毫不能动摇李杜的地位,反而愈发显现出自身的渺小可笑。“蚍蜉撼树”的成语故事告诉人们要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文中“光焰万丈”也是成语,形容气势雄伟、明艳夺目。也作“光芒万丈”。

韩愈塑像
▲韩愈塑像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蚍蜉撼树的故事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pifuhanshu.html
相关内容
  • 沧海一粟的故事 苏轼游黄州赤壁的故事

    沧海一粟的故事 苏轼游黄州赤壁的故事

    沧海一粟的故事讲述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与朋友们月夜泛舟畅游赤壁、怀古伤今的情景,记录在了《赤壁赋》中。被贬谪黄州是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期间,苏轼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赤壁赋》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

  • 车水马龙的故事 车水马龙什么意思

    车水马龙的故事 车水马龙什么意思

    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车水马龙这则成语是从马太后诏书中的话简化而来的。车水马龙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明德马皇后知书识理、俭朴自奉,极力反对朝廷给自己娘家弟兄封爵的事迹。

  • 自食其力的寓言故事

    自食其力的寓言故事

    自食其力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古代一个齐国人在马厩里帮兽医做帮手的事情,当被人瞧不起时,他反驳道,“我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没什么丢人的。”自食其力的故事告诉我,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都是值得自豪的。

  •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出自《庄子》,讲的是一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子的故事。“朝三暮四”成语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多用于比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3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storystyle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