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胯下之辱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22 16:40:07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96

故事梗概:韩信年轻时生活穷困潦倒,在乡里被人厌恶。一屠夫欺凌韩信,让他当着许多人的面从其胯下钻过。“韩信胯下之辱”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侮辱时,能够忍受一时的耻辱,以图将来的成功。韩信后来成为汉朝的大将军,帮助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他的故事展示了在逆境中保持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1081字,阅读时长约4分钟。

胯下之辱的故事插画
▲胯下之辱的故事插画

淮阴侯韩信,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的时候,贫穷而又品行不好,没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做买卖谋生,经常投靠人家混饭吃,人们大都厌恶他。他多次投靠下乡县南昌亭亭长家食宿,一连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一天清早做好饭,就在卧房里把饭吃光。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亭长家没给他留下饭食。韩信也知道她的用意,很是恼怒,竟然跟他们断绝了关系,不再去了。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很多妇女在漂洗丝纱。有位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一直到漂洗完毕,几十天都给他饭吃。韩信高兴,对那老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居然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的,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一天,韩信挎剑走在大街上,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个子很高大,又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却是胆怯的。”当众侮辱他说:“韩信如果不怕死,就刺我;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当时韩信仔细地打量他以后,就俯身从他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怯。

等到项梁渡过淮水的时候,韩信带着剑去投奔他,在项梁的麾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为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能采纳。

刘邦入蜀时,韩信逃离楚军而归附了刘邦,仍然默默无闻。担任连敖之职时,犯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个人都已经被斩,轮到韩信时,韩信就抬头仰视,恰好看见了滕公,就说:“刘邦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滕公听见他的话,很是惊奇,又见他相貌魁伟,就放了他不斩。后来韩信被萧何赏识,推荐给刘邦,得以重用。

汉中拜将坛韩信塑像
▲汉中拜将坛韩信塑像

胯下之辱文言文及翻译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胯下之辱文言文翻译】有一个淮阴的屠夫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如果不怕死,用你的佩剑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的裤裆下匍匐钻了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胯下之辱的意思

胯下之辱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从别人胯下钻过去的耻辱,也可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未显达时能够暂时忍受耻辱。

胯下之辱的故事启示

韩信身负长剑,本可以一怒之下将无赖斩杀,以维护自己的尊严。但他没有逞匹夫之勇,而是默默忍受了胯下之辱。因为他有远大志向,还没有一展平生所学,若因此吃了官司被判死刑,那才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胯下之辱的成语故事.pdf
分享链接:http://www.gushidq.net/story/kuaxiazhiru.html
相关内容
  • 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持节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持节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也叫作“苏武持节牧羊”“苏武持节归汉”“苏武持节不降”“苏武持节不辱”“苏武守节不屈”,故事主要内容讲述了西汉大臣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苏武出使时才40岁,在匈奴牧羊19年,归汉后苏武活了八十余岁,苏武的坚贞不屈精神和气节被传唱千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爱国教育素材。

  • 多多益善的故事简短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人物典故

    多多益善的故事简短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人物典故

    多多益善是哪位人物的典故?多多益善的主人公是韩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来源于淮安民间传说故事。多多益善的意思是越多越好,是由汉高祖刘邦和淮阴侯韩信的关于“带兵”的对话延伸出来的故事典故。

  •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清道光皇帝时,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向大清国大量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民,导致白银外流,国力衰退。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该年正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收缴英国船商鸦片,整顿海防,做好军事准备后,下令开始虎门销烟。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清廷与英国人议和,林则徐被革职。通过林则徐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和“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

  • 郭子仪单骑退敌兵 单骑退回纥的故事

    郭子仪单骑退敌兵 单骑退回纥的故事

    单骑退回纥的主人公是唐代名将郭子仪,郭子仪不仅作战勇敢,且治军有方,在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平定安史之乱后,郭子仪被解除了兵权。老部下仆固怀恩发动叛乱后,朝中战将无人能敌。朝廷没有办法,只好把年迈的郭子仪郭老令公请出来。从而上演了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兵的传奇历史故事。

  • 大将军卫青的故事 从奴隶到将军

    大将军卫青的故事 从奴隶到将军

    卫青从一个奴隶成长为大将军,在十年戎马生涯中,对匈奴作战取得了七战七胜的战绩。卫青是西汉对匈奴作战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将领中的佼佼者,他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微、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将军。卫青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也和他个人奋发有为、智慧过人、勇敢作战的品质分不开。公元前106年卫青病死后,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把卫青墓葬在咸阳市茂陵东北,墓冢形状像阴山。

  • 霍去病的传奇故事 英勇善战的冠军侯

    霍去病的传奇故事 英勇善战的冠军侯

    霍去病小时候很佩服舅舅大将军卫青。他天天练武习文,立志做个卫青那样的大将军。匈奴大军进犯北疆,汉武帝大怒,派卫青北上抵抗匈奴的进犯。十八岁的霍去病听说舅舅要带兵出征,向汉武帝请命随大将军出征、建功立业。上了战场的霍去病骁勇善战、尤善长途奇袭,屡立战功,并最终封狼居胥。

  • 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是汉朝人,名嫱,字昭君。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汉元帝竟宁元年。汉元帝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三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昭君出塞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多年。

  • 年羹尧机警识敌情 年羹尧的故事

    年羹尧机警识敌情 年羹尧的故事

    年羹尧机警识敌情的故事讲述了清朝名将年羹尧借助大雁洞察敌情的传奇事迹。年羹尧的故事启发我们,作为一个称职的将帅,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统率的千军万马放在心上,同时要有战场敏感度,把一切异常现象与军事行动相联系,这样才能取得谋略上的主动。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4  www.gushidq.net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浙ICP备1303174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百度 360网站安全检测